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 页 >> 政协事务 >>  政协论坛
迎接四平文化发展的春天
迎接四平文化发展的春天

时间:2014-04-25 15:44:39 点击: 次 【字体:][][

责任编辑:

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论坛

迎接四平文化发展的春天

市政协常委  吴东光

(2012年1月8日)

    2011年秋天,对中国、吉林乃至四平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季节。

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平文化迎来发展的春天。

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政协六届五次大会举办这次论坛,讨论四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意义不同寻常。

一、四平的文化资源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无疑是精髓和灵魂。

四平位于长白山脉、松辽平原和科尔沁草原的结合部。独特的区域位置形成了不封闭的多元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当代四平文化的独特结构,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

一是历史文化悠长凝重。全市现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8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这里有反映东辽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后太平文化”,有目前所知战国中晚期燕国最北的城址二龙湖古城。还有诸如高句丽千里长城、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清代柳条边等众多的文化古迹。

二是地域文化神奇大气。四平的区域位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渔猎文化为代表的原生态文化。

三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四平,作为清代三朝皇后的故乡,拥有保存完好的叶赫部城址和全国唯一的满族自治县,座落着全国唯一展示满族传世文物和民俗风情的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这里还是蒙古科尔沁王爷的牧场和放垦地,清代满蒙联姻一直被传诵为增进民族融合和和谐的佳话。

四是民间文化粗犷奔放。四平是二人转艺术之乡,有着深厚基础,名家辈出。梨树县已被国家曲协命名为“中国二人转之乡”,同时即将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二人转传习所”。

五是红色文化影响深远。四平自沙俄修筑中东铁路设站以来虽只有100余年的历史,但提起四平最重要的文化特色,人们印象最深的是红色文化。“四战四平”在中国革命史、战争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形成了我们这座英雄城市独有的一种文化景观,也使四平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第26条线的第一站。

所有这些蕴藏于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我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将日益彰显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二、四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丰富多彩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如何显示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个含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化层面上,更不应该仅仅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佐证。而应从文化层面上,建设一条通向经济层面的桥梁,也就是说,四平大地上那幅灿烂、全息状态的文化图景,应该被全面击活,在经济层面上表现为现实状态。进一步说,就是如何从这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开发四平?如何让四平浑身上下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多年来,四平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文化建设却与之不相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不够,文化资源无法真正融入市场经济,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缺乏整合,发展定位模糊文化产业占经济的比重极其偏低,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四平的各种文化资源宛如满天星斗,却无一轮明月。多少来平之人,大多都只是匆匆过客。你却无法叫他留住,让他如何知你、懂你、爱你。

四平的各种文化资源的宝库有待于打开,而打开它,不仅仅是一句“芝麻开门”式的咒语那样的简单。打开这样的一座宝库,还需要人的自觉认识与理性的参与,更需要党委、政府将其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拿出空前的力度,以超常规手段,强力推进四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当一个城市有了一定的实力,希望采取更加重大的行动,站到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时,往往会首先拷问自己的灵魂,确定一下自己是谁,总要进行文化与历史寻根。今天的四平也是这样。

当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治上空前的宽松,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当代科技渗入,使文学艺术和文化有了空前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机会;群众文化生活普遍的丰富,给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土壤,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以前找不到的。

三、文化大发展,我们怎么做?

我们欣逢盛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逢其时,四平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黄金增长期”的市场机遇及“十二五”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和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机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全力实施,把四平建设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实力雄厚的“文化强市”。进一步落实“文化强市”战略,有很多工作要做:

1. 以文兴市支撑四平加快赶超。把支持文化事业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摆上四平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政府政绩考核。       

2. 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将文物保护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发掘、整合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剧场的新建工程,构建以大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平台。

3.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改革,加快四平市话剧团、四平市艺术团、四平人民剧场转企改制工作,让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发展。

4. 强力推出四平文化精品。一是充分利用世界黄金玉米带这条珍贵的“天赐玉带”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玉米经济的人文层次,建设四平玉米文化馆。二是充分发挥“二人转艺术之乡”作用,突出二人转的创演和传承,使其成为四平地方文化的一个亮点,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三是建设叶赫满族生态博物馆,展示四平文化的多元与融合。

5.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在这里,我真诚地邀请各位企业家和对文化产业有兴趣的有识之士光临文化局,共商四平文化发展大计,共同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      

6. 引进、培养、留住文化人才。我们主张不仅要注重引进文化人才,而且要注重培养和宣传、表彰本地人才,留住各方面的人才,给文化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条件。要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团体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打造四平自己的文化名人。

相信灿烂的明天,四平社会各界都会参与到全市的文化建设中来,市民的素质、道德水准也会进一步提高,那时我们的四平将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共同迎接四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